物理学院先进纳米制造与微纳光子学课题组招聘公告
物理学院先进纳米制造与微纳光子学课题组招聘公告
一、课题组介绍
1. 课题组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纳米制造与微纳光子学”课题组依托北理工物理学双一流学科(全国仅十个、工信部唯一入选基础学科),由李家方教授带领开展研究,得到物理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光电学院等多个资深研究团队支持,可使用校级平台EBL/FIB/ICP/RIE/TEM/光刻机等尖端设备逾亿元。
团队现有教师4名,全部成长为国家级人才,包括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青年人才3名;博士后2名,研究生30余名。团队成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Nat. Mater.、Sci. Adv.、Nat. Commun.等上发表顶级期刊文章100余篇,具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可提供高水平学术合作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主要方向包括:
1)先进纳米制造方向:半导体加工技术;纳米剪纸3D微纳形变制造技术;飞秒激光直写与微纳尺度3D打印;多物理场辅助4D微纳加工技术。
2)微纳光子学方向:微纳结构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手性物质精准制备与调控;快速高分辨空间光调制;微纳光机电调控;红外探测材料。
2.带头人简介
李家方,教授、博导、光电学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2002、2005年分别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09年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光物理实验室参加工作,2017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访问研究,2018年调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聚焦于三维纳米制造技术,以及微纳尺度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018年提出纳米剪纸三维微纳加工技术,2020年发展微纳应变光电子学方向,2024年实现纳米剪纸微型转子的光电镊自由操控。研究成果在Sci. Adv., Nat. Commun., Adv. Mater., Light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被中央电视台CCTV1、CCTV13、新华网、Science Daily、MIT News等专门报导。担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应用物理前沿推介委员会委员,《半导体学报》(英文版)和《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承担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北京市、广东省项目/课题十余项。
3.成员简介
段嘉华,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长期致力于纳米尺度上新奇光学现象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调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出了纳米光源调控的系列新方法并揭示了光学拓扑转变的新机制。2020年同世界其他三个研究小组一起首次提出了“光学魔角”的新概念,被领域专家评为“转角光子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相关成果荣获2021年Falling Walls国际跨界创新科学突破大奖、西班牙皇家物理学会年度最具价值论文奖、入选2023年中国光学十大影响力事件。2022年基于双曲光学色散成功实现中红外光场的纳米聚焦和传播调控,助力于光电子芯片和下一代信息光学器件开发,相关技术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专访。创新成果在Nat. Mater.、Nat. Rev. Phys.、Nat. Commun.、Sci. Adv.、Nano. Lett.、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九十周年Science专刊、欧洲物理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中国光学等主流媒体报道。承担基金委、科技部项目多项,做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十余次。担任Nature、Nat. Mater.、Phys. Rev. Lett.等学术期刊审稿人和波兰国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段潇洋,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2013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5年于斯图加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于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具有丰富的微纳加工及表征经验,并获得德国Raith公司微纳工艺奖励(全球每年三人),随后分别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和以色列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24年入职北京理工大学。从事微纳光子学领域的研究,专注于可见光波段动态超构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探索新材料在微纳尺度下的制备工艺和调控特性,拓展其在超分辨显示技术、动态片上激光器、动态全息成像、光通讯、光传感和超灵敏探测等领域的应用,为超构材料在智能光学芯片领域奠定了基础。已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13篇,包括Science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ESI高引用),Nano Letters 2篇,Advanced Materials 1篇。论文总引用4000余次,H-index: 24,Top 1% ESI高被引用论文4篇。
汪洋,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2014年和2019年先后于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开展传感器芯片研究,2021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长期从事先进纳米制造和基于微纳结构的光热调控研究,发展钠基等离激元器件新领域,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性能碱金属钠等离激元光子器件的研究工作入选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和2020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发表SCI论文20余篇,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包括Nature,Adv. Funct. Mater.,Light Adv. Manuf.,Adv. Opt. Mater.等,授权中国、美国、日本发明专利3项。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委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等。2023年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二、招聘信息
1.招聘方向及人数
1.招聘方向:1)先进纳米制造;2)微纳光子学;3)微纳光机电系统;4)微纳传感器;5)光学显示芯片。
2.招聘人数:博士后4~6名。
2.招聘要求
近年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微纳光学、微纳加工、光学物理、信息光学等相关背景;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团队意识和英文写作能力。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家方
联系电话:15201358328
联系邮箱:jiafangli@b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