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陈杰院士团队招聘公告
自动化学院陈杰院士团队招聘公告
一、团队介绍
1.团队简介
陈杰院士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在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复杂动态场景主动感知与理解、智能发育与衍生、智能仿生与驱动等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团队依托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现有教职工近20人以及博士后10余人。
团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理论与工程研究并重,军品研究与民品研究并重,承担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型号等多个层次的科研任务,已取得多方面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相应领域的国内空白。牵头承担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基础研究项目、配套项目、企业合作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2.带头人简介
陈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IFAC Fellow。现任“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负责人、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项目首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控制科学与工程组召集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Autonomous Intelligent Systems》、《Unmann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的编委或副主编。
3.成员简介
孙健(sunjian@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学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专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化系统分析、控制及应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安全性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现任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自动化学报》、《控制工程》等国际期刊编委。
邓方(dengfang@bit.edu.cn),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要从事自主智能群系统、可穿戴泛在系统等研究。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8件,出版专著、教材各1部。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IEEE TSMCS最佳副主编奖等。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青工委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多个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自动化学报》、《指挥与控制学报》等编委。
甘明刚(agan@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俞成浦(yuchengpu@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系统辨识与机器学习、分布式优化与控制、传感器网络与室内定位。近年研究成果包括:1.复杂海况无人艇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决策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4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主持);2.大规模耦合网络系统的辨识研究,2019年1月-2022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3.基于复杂战场数据的反演建模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2月,装发预研项目(主持)。
曾宪琳(xianlin.zeng@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系统博弈与智能决策、分布式优化与无人系统控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编写《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非光滑优化控制》专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获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担任《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和《Autonomous Intelligent Systems》青年编委。
王钢(gangwang@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无人系统数据驱动控制和世界模型强化学习。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在IEEE汇刊发表长文60余篇,NeurIPS/AISTATS/ICASSP/CDC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获2023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优秀编委奖”、2022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年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青年作者奖、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版)》“最佳论文奖”,2019年IEEE国际电力与能源协会“最佳论文奖”、2017年欧洲信号处理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2020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现担任《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ver Networks》、《IEEE Open Journal of Control Systems》编委,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等。
方浩(fangh@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协同决策与控制、智能无人平台的多传感器融合SLAM、可信群体智能中的形式化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等。已在国际相关领域顶级、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3篇。
白永强(byfengyun@bit.edu.cn),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指挥与控制;智能光电信息处理与控制;智能系统与智能控制等研究。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先后作为系统副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完成多型产品项目研制。作为负责人主持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研究生院重点建设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北京理工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北京理工大学“十五”、“十一五”先进科技工作者;北京理工大学“十一五”先进科技工作者。作为第1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件,已授权4件。
吕茂斌(lumaobin@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理论研究方向包括多智能体分布式协同控制、内模控制、智能学习算法、智能控制与优化等。应用研究方向是无人系统控制、决策与优化,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无人车协同控制、基于强化学习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机器人鲁棒控制与协同控制。在相关研究方向共发表期刊论文20篇,其中10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于系统与控制领域两大国际公认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与《Automatica》。曾获智能控制与自动化世界大会“最佳论文奖”,亚洲控制会议“Shimemura青年论文奖”,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张嗣瀛优秀青年论文奖”与香港2014-2015年度Reaching Out Award。
杨庆凯(qingkai.yang@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方向包括: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相关基础理论,以及面向无人车、无人机的实际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融合感知、导航定位、任务/行为决策、路径/轨迹规划、鲁棒安全控制、机电一体化等)。在相关研究方向共发表期刊/会议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系统控制、机器人领域国际公认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和顶级会议IROS。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1部。曾获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青年托举人才工程”计划。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相关理论成果得到成功应用,在实际中得到有效检验。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CCT)多自主体控制学组委员,中国指挥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期刊《Electronics》的Guest Editor, 《无人系统技术》青年编委,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学术年会(YAC)的Session Chair等。
辛斌(brucebin@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优化理论和方法,包括多智能体系统、智能优化理论和方法、无人系统、人机协作系统等,在相关研究方向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2012年获得第18届关肇直奖。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2014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专项科技进步奖4项。担任《Unmanned Systems》、《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cs》等国际刊物副编,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非线性系统与控制学组委员,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委员。主讲本科生课程《智能控制基础》、《机器人控制技术》。
陈晨(xiaofan@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长期从事复杂系统智能优化与决策、军事运筹学、多智能体博弈与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模型驱动的仿真推演与评估等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领域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兼任中国指挥控制学会智能指挥与控制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彭志红(peng@bit.edu.cn),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与决策、多个体协同、智能信息处理等。在多智能体系统优化与决策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多项控制中。所负责的“某指挥系统关键技术”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专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年来,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专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蔡涛(caitao@bit.edu.cn),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电磁兼容、随动系统、军用智能系统设计。现主讲本科生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近五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完成4项重点项目,完成基础研究项目1项,参与并完成型号项目1项,获得国家专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已公开发布学术论文20余篇,2006年出版《离散时间控制系统》译著一部。
二、招聘信息
1.招聘方向及人数
拟招聘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分布式智能协同、无人平台、稳健控制、分布式智能优化与博弈、无人系统协同行为、无人系统类人感知、全域学习与理解、人机交互、数字孪生系统、无人系统智能发育与衍生、仿生行为机理与方法、仿生规划与自主控制驱动控制。
拟招聘人数10人。
2.招聘要求
申请人需要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数学、车辆、机械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理论、控制工程、模式识别等领域的顶级刊物上发表过相关研究论文。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或在国际竞赛中获奖者优先。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获奖证书等材料发送至申请的合作导师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姓名+应聘陈杰院士团队博士后”。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曾宪琳
联系电话:18210035152
联系邮箱:xianlin.zeng@bit.edu.cn